仲夏夜是一年當中白晝最長的夏天夜晚,
西方世界相信當夜必發生許多奇怪的事,
英國文豪莎士比亞便根據如此傳說寫下了戲劇「仲夏夜之夢」,
是一部充滿魔幻色彩的童話式喜劇。
孟德爾頌在17歲時(1826年)
就為這齣劇寫下了「仲夏夜之夢」序曲,之後編為作品Op.21。
至1843年,受普魯士王之託,
孟德爾頌僅以一個月時間完成了整部「仲夏夜之夢」劇樂,
是為作品Op.61。
故事分成「神間」、「貴族」、「凡間」三組主線交纏進行。
「神間」人物有國王奧伯龍(Oberon)、
仙后蒂塔妮亞(Titania)、小精靈撲克( Puck);
「貴族」人物有公爵泰西斯( Theseus)
與亞馬遜族女王希波利塔( Hippolyta);
「人間」則是一連串你愛我、我卻愛他的複雜關係。
劇情從「貴族」的泰西斯與希波利塔籌辦婚禮開始,
在泰西斯的贊同下,「凡間」迪米特立斯和荷蜜亞的家庭
同意了這兩人情定終身,
但荷蜜亞寧可在修道院當修女也不願嫁給迪米特立斯,
於是和心愛的力桑德逃至雅典城外的森林,準備私奔。
而在「神間」,國王奧伯龍與仙后蒂塔妮亞
為爭奪一位印度小王子正展開大鬥法,
奧伯龍遂而派小精靈撲克將仙液滴在仙后眼睛上,
讓她醒來見人就愛,直到她教出小王子才解除魔咒。
未料小精靈另點鴛鴦譜,
竟讓「凡間」的力桑德與迪米特立斯都愛上了海倫娜,
還讓「神間」的仙后愛上了戴上驢頭的織工波頓(Bottom)。
奧伯龍見苗頭不對,立即解除了魔法,
讓他們彷彿作了一場仲夏夜之夢,
並在「貴族」泰西斯與希波利塔的婚禮中,
加上了海倫娜與迪米特立斯、
荷蜜亞與力桑德兩對凡間的佳人,皆大歡喜。
樂曲方面,第一部份為序曲,
作品編號Op.21,奏鳴曲式,充滿了魔幻色彩。
樂曲一開始,木管首先奏出四個輕柔而神妙的和弦,
將氣氛帶入仲夏夜的月光下。
接著由小提琴以跳弓方式拉奏出描繪精靈嬉戲的第一主題,
接著由樂團強奏,代表國王與仙后的威嚴形象。
第二主題為溫柔的「愛情主題」,由單簧管奏出,
小提琴接唱,代表平民世界中戀人的真摯感情。
隨而,粗獷的貝加摩舞曲(小丑之舞)出現,
模仿戴上驢頭的波特姆的嘶叫聲。
發展部即以精靈主題作開展,暗示著劇情的曲折變化,
進入在現部後,重新反覆主題,直到結尾,
開頭的四個和弦再度出現,氣氛歸於平靜。
第二部份,戲劇音樂,作品編號Op.61,共分成13首樂曲,
分別是詼諧曲、相同速度(描繪精靈與小仙女的對話)、
精靈進行曲、搖籃曲、行板轉快板(精靈亂點鴛鴦譜)、
間奏曲、夜曲、行板、結婚進行曲、送葬進行曲、小丑之舞、
活潑的快板、以及最後的終曲。其中的「詼諧曲」、
「間奏曲」、「夜曲」、
「結婚進行曲」時常被樂團抽出單獨演奏,
而熱鬧歡騰的「結婚進行曲」更是結婚典禮中的必備曲目。
(文/陳良璣)
資料來源:http://www.im.tv/Vlog/personal/746138/341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