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三種轉變法, 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運用得上的方法, 第一種轉變法是「山不轉路轉」, 第二種是「路不轉人轉」, 第三種是「人不轉心轉」。 第一種「山不轉路轉」: 就是突破環境。 我們前進時碰到一座山走不過去了, 就只好開路,只好開創人生的道路, 突破環境除了自己的思維之外, 還要計劃,最重要的還要有行動力。 成功的人,不是那些想很多的人, 而是那些做很多的人, 行動力很強的人,才是成功的人。 碰到山就要開路,碰到河就要造橋, 碰到困境就要轉。 如果說路開不出來怎麼辦? 那就要用第二種轉變的方法: 「路不轉人轉」, 人轉就是我們自己轉向,繞路而走。 前無去路,充其量我多繞一條路, 多花一點時間與精神,我總可以繞過這座山。 不要被困在那裡唉聲嘆氣,為什麼山這麼高? 為什麼別人不開一條路給我走? 為什麼老天爺這麼不公平? 我走路已經走得這麼辛苦了, 好不容易走到這裡,竟然找不到路。 不要緊! 拿出行動力來,路不轉人轉, 最好能夠開路,開不了路就人轉, 轉一個方向繞路而走, 多花點時間,多花點精神就過去了。 第三種轉變法是「人不轉心轉」, 有時候我們確實對於問題沒有辦法解決, 唉呀!這時候該怎麼辦? 不為五斗米折腰? 還是要在這個老單位苦撐下去? 這個時候朋友們就要記住:"意義"這兩個字, 也就是奧地利心理學家法朗克所提出的「意義治療學」, 法朗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 遭到德國納粹拘禁的猶太人, 他在死亡集中營的期間不斷地思維, 思維自己沒有辦法轉, 但是納粹只能關住我的身體, 卻關不住我的心、關不住我的思想。 所以,他從被關的牢房裡 找出自己生命的意義,他活了下來, 他在無可奈何的環境之下,將心念轉變, 發現意義,發現我有飯吃, 可以思想,發揮創意。 大戰結束後, 法朗克寫了一本《從集中營到存在主義》, 說明人生最重要的存在意義, 就是不斷地學習與成長,就是圓滿自己, 讓自己雖然只活八十歲, 卻可以變成活八千歲、八萬歲, 或是無量的歲月, 將自己的能量、生命力無限的擴大出來, 這就是存在的意義。 許多人反省自己的生命, 發現自己的生命往往都是一個荒謬的過程, 糊裡糊塗的被生出來,糊裡糊塗的長大, 糊裡糊塗的成家立業,又糊裡糊塗的老病死, 覺得自己的生命毫無意義。 所以, 唯有體認到生命過程中的 每一件事都有其意義, 才能充實我們的生命, 面臨逆境的情況下或許我們是很無奈的, 可是只要我們心轉一轉, 便會發現我們的遭遇有無限的意義, 我們的生活、生命也有無限的意義。 對於社會做出不朽的貢獻, 我們的生命就已經是無限了, 並不會隨著肉體的結束而結束, 而是一種永恆、圓滿的生命。 鄭振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