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說,感冒即使不吃藥,3到5天,身體自己也會康復,吃感冒藥沒有效,
但還是建議要看醫師做診斷,因為怕就怕會有併發症,或根本不是感冒,都有奪命的危機。
吃感冒藥不但無效而且傷身,我早在8月16日發行的第一期通訊就報告過。
醫學院所受的教育裡,病毒性的感冒是:「沒有藥物可治療的」,要靠自己的免疫力來對抗。
感冒藥會降低身體抵抗病毒的能力,不但對六歲以下的小孩有傷害,對大人的健康也沒有好處
(衛生署只建議:「多休息,多喝水」)。
只是大人因為要工作,只好吃藥來減輕不舒服感。
所以,感冒藥的正確用法應該是:「有症狀、不舒服時才用」。
但是很多家長誤以為要吃感冒藥,感冒才會快好,這是醫界沒有盡到衛教的責任。
當記者拿這件新聞去問衛生署時,衛生署似乎並沒有要做任何因應,
看來民眾的健康還得自求多福。
禁止感冒藥的販售,當然會衝擊到許多藥廠的利益與利潤,但到底是藥
還是民眾的生命重要?
美國與台灣國情不同的是:在美國,醫師不會隨便開感冒藥,在台灣則是:
找醫師看感冒,大多數都會開感冒藥(而且,某些醫師開的感冒藥還特別有效)。
在台灣的開業醫師如果規規矩矩教病患「多休息、多喝水」的幾乎都不容易生存。
問題的癥結在於:如果第一個醫師按照教科書教民眾「多休息、多喝水」,
病患很快會再找第二個醫師,第二個醫師察顏觀色,
感冒症狀很快解除,
這時候病患不但不會去懷疑第二個醫師,還會臭罵第一個醫師「醫術不好」。
就我所知,台東某大醫院的小兒科就有位醫師一直堅持感冒不隨便開藥,發燒也不必急著退,
他還常常演講說明感冒隨便退燒的壞處,但是相信他的民眾終究還是少數,
多數的家長寧願選擇「開藥,感冒症狀很快解除」的醫師。
感冒藥吃多了,小孩子的抵抗力會越來越差,看病的頻數也越來越多。
其中的道理,我在第一、二期的通訊裡都分別論述過了。
感冒藥把第一道防線破壞,讓病邪很容易入侵,久而久之,就演變成鼻過敏,
再繼續用氣管擴張劑,就演變成氣喘。
依據「台灣氣喘衛教學會」的資料,台灣的氣喘盛行率由民
到民國91成長到19%。
30年來增加了15倍,診所越普及,就醫越方便,氣喘盛行率反而越高,這是甚麼道理?
難道大家都沒有懷疑:『你吃了太多不該吃、也不必吃的藥!』?
ps: 鼻子過敏與感冒一樣,都會有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的反應,
其實這些反應都是人體保命所必要的。
感冒時,入侵的病毒毒力較強,所以反應比較激烈,會有酸痛、倦怠、頭痛、發燒等症狀。
鼻過敏時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則是對一些並無傷害的刺激起過度反應。
感冒與鼻過敏的本質都是身體「虛」,因為「虛」才容易被感冒病毒侵犯;
因為「虛」,所以連無傷害的刺激也需要用激烈的動作來回應,這就是過敏。
感冒時,虛弱的肺部怕被病毒入侵,所以祭出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的方式來防衛,
但是所謂的感冒藥卻都在破壞這些防線,讓病毒得以深入,
氣管擴張劑讓病毒更易深入到達肺泡,
這時終末細支氣管平滑肌全面收縮就演變成氣
長期吃感冒藥,演變成氣喘絕對是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