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739136
 廷弟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結果,你還是走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傷心又怎樣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無欲的嚮往
作者: 廷弟 日期: 2006.07.23  天氣:  心情:
千年古剎的鐘聲久久地回蕩在我的腦海,陣陣節律的木魚聲猶如敲在我的心坎上,還有寺廟僧人誦經的呢喃唇動也一直閃現在我的眼前。一個月來,我的思緒總縈繞著佛門與紅塵的緣,令我無所適從,感到的是無法自拔的迷茫。
端午時期的R城,恰是進入黃霉雨季,連天遮地的雨霧彌漫成一片煙浩的灰色,整個城市彷彿是從水裡撈起般的充滿了水氣,就連床上的草席也是潮濕得粘乎乎的,偶爾來休假療養半個月,就碰到了近10天的下雨時候,說不出的一種無奈,正所謂天意難違。幾位一起的同事相邀去登G山,游古跡。我不是喜歡遊玩的好動之人,只是知道那山是因為有了這座寺廟才名揚四方,那寺廟也因為這座山而成為游人流連的佛門聖地,所以一直有一種向往,想去一拜法力無邊的菩薩,祈求佛給我力量,解脫貪婪慾望帶來的精神煩惱,讓混濁的靈魂在佛光的普照下回歸純潔的寧靜。
或許是我的虔誠感動了上蒼,那一天盡然會是突然的放晴,洶涌的鉛雲霎時消散,艷陽高照的藍天,無垠的清澈,驅車來到山腳下,一行5人,開始了登山的跋涉。臨近中午時分,才到達山上,同事們忙著欣賞風景和拍照,而我則是徑直往那頗有幾分雄偉的古寺走去,急切地希望自己走進禪院,走近菩薩。
不知那日是寺廟的什麼日子?印象中的佛門是清靜之地,今日卻是人頭簇動,穿梭著眾多的善男信女香客,我擠進人群仰首張望,上百號的僧者著一色的袈裟,整齊地列隊站在大雄寶殿的廳堂中央,悠揚的法器敲擊聲和著篤篤的木魚聲,眾僧們閉目合掌,口中念念有詞地誦著佛經。雖不知他們念的是什麼?但為出家之人對佛事禮儀的一絲不苟而敬佩,為僧者身在禪寺,心系蒼生的保佑而感動。
燭光映照得香案台上的菩薩更增添了幾分慈善的安詳,裊裊的煙霧升騰繚繞在寺廟的上空,也給這座千年古剎披上了一層神祕的色彩。其實,登山朝聖之游,我更關注的是僧者在日復一日,年複一年的青燈古佛的生活中,他們是如何遠離喧囂嘈雜的紅塵,拋卻一切人世的慾望,置身清心寡欲,潛志修佛的無為境界。一直是我心中想要解開的謎。
穿過寺廟的側廊,我獨自來到後面的禪院,發現剛才法事中神情肅穆的僧人在儀式完了之後盡然是判若兩人,他們盡情說笑著,顯得是那麼的輕鬆。他們似乎也發現了我的躊躇,便主動問我有何事由?我以誠懇的態度告訴了他們來由,原先一擁而上的群僧們立即就散開各自走了,流下了一個年齡與我相仿的僧者,聽口氣像是有一定寺職的長者了,他領我到了禪院的一個天台上,並熱情地為我沏了一壺茶,他率先對我說“看我的相貌,似與佛有緣,”問我︰“是對現實生活沒有信心,看破紅塵,想出家?還是對佛教文化有興趣,想了解佛經?”我亦真誠地告訴長者,或許是兩者兼而有之吧。長者告訴我︰“對佛門的淨土之地不能想當然,其實,這佛門本身是朝著塵世開的,難免會有江湖污濁的熏染,出家當和尚的動機與目的也各不相同,有家境貧寒中被父母遺棄在路上的棄嬰;有情感挫折賭氣遁入空門的失戀者;有人生事業屢闖屢敗的失意者,有心態方面排斥異性,逃避婚姻壓力的同性戀者,有因父母請算命的算出孩子只有送到寺廟裡寄養才能成長而愛子心切地留在寺廟長大的,而真正是為了弘揚佛學文化,潛心立志研究佛教的出家者是少之又少。長者還告訴我,現下的寺廟管理要比以前難管理得多了,出家者的心態不同,生活的表現也不同,加上發展的現代化社會的影響,現下的僧人有玩電腦的;有聽MP3的;有關心電視裡播放的各種新聞內容;還有少數年輕僧者偷偷換了外裝,私自去卡拉OK、唱歌跳舞的,領他也滿腹疑惑︰如今,這六根清淨的佛門之地終究還是擋不住凡塵的世俗誘惑,僧群素質背景的多樣性也使現下的寺廟管理難多了。好在佛會普渡眾生,是仁慈、寬濃的,所有身心向佛的,菩薩都會伸出救苦救難的手來拉你一把的”。
長者的一席話猶如長夜的燈光,一絲一寸地透射到我的內心世界,讓我真正零距離地了解了佛門世界,意識到出家當僧人,並不是完全可以解脫塵緣慾望的煩惱,一切還在於自己主觀意念方面是否真正把一心向佛作為寧靜淡泊人生走向的選擇。我被長者的談話所打動,正欲取出筆記本記下他的精辟語句,他叫我不要用筆記,而是要用心來記,我只得合上筆記本,努力地憑記憶去記住他的所說︰“世界在快速發展,社會也在全球化,宗教作為一種信仰、一種獨特的哲理文化對人文社會產生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甚至可以左右一個國家的政局,關係到一個民族的生存。中國的宗教也不是處在真空中,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對宗教自由信仰的政策給了信仰宗教的民眾寬鬆的環境,但宗教界的圈內人士,都存在一個自愛、自重、自我生存發展的問題,佛教的宗旨還在於盡自己的棉薄之力為社會、為百姓做一些慈善事業,亦是普渡眾生,功德無量之舉。特別是中國的佛教文化在世界宗教領域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力,但同樣也面臨著一個在可持續性發展的理念中弘揚佛教文化的課題,時代背景發生了根本的改變,人們不再為祈求吃飽穿暖而拜佛了,在高度增長的經濟社會,人們在滿足了物質生活的需求基礎上,還要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在各種各樣文化之中,佛教文化也是多樣文化中的一項,正日益受到民眾的關注,人們拜佛,是心態上對福祉期待的一種心靈自慰,是一種應該享有的人權,滿足人們精神意念方面的要求,是宗教界業內人士修煉功德的義舉,佛教事業不能斷層,需要有後人去對佛經文化展開新的註釋。”
長者的長談,使我對佛學有了一種新的感受,他接著又對我說“我打量你的相貌,透著善良的氣息,是一個與佛又緣之人,假如有心投身佛門,定會在佛學文化方面作出建樹的。”他雖然沒有強求我出家隨他那樣,但他的一番濃愛之情還是讓我有些蠢蠢心動,亦有些飄飄然。
同事的一再催促,我只好起身告辭長者,徒步下山。當我回望一抹斜陽下的這座千年古剎,佛的千手彷彿在召喚著我;那香客撞擊寺裡大鐘所發出的鐘聲,還久久地在山澗回蕩,震撼著我的心;而長者的話音更是擲地有聲地觸動了我的思緒。歸途的路上,我情不自禁地陷入了沈思,仔細地梳理起這多年來,一個人的生活經歷,太多太多的情感失落;太多太多的精神苦惱;太多太多的人際誤解,都是慾望惹的禍,得不到的愛;不想要的愛,種種矛盾的糾葛,讓我沉淪在苦苦的掙扎中,倍感身心的疲憊。無欲的向往是否意味著此生的解脫?似乎心裡仍然一片迷茫。
車廂裡的音箱播放著激情勁歌,震得我心一陣陣的發顫。因駕駛員是同事的好友,所以我也無所顧忌地問他有沒有抒情一些的輕音樂?他立即打開車上的一個抽屜,裡面有一疊的音帶,他讓我自己選,我在其中選了一盤台灣歌星費玉清的音帶,裡面有一首《塵緣》的歌,他熟練地換上我選的歌帶,悠揚的旋律中,那天籟之音的歌喉唱道︰塵緣如夢,幾番起伏總不平,到如今都成煙雲,情也成空,宛如揮手袖底風,幽幽一縷香,飄在深深的舊夢中。繁花落盡,一身憔悴在風裡,回頭時無晴也無雨,明月小樓孤獨無人訴情衷,人間有我殘夢未醒。漫漫長路,起伏不能回,人海飄泊嘆盡人情淡泊,熱情熱心換冷淡冷清,任多少深情獨向寂寞,自在花開花又落,不管世間滄桑如何。一城風絮,滿腹相思都沈默,只有桂花香暗飄落。我的心情在這首歌的意境中尤為地不能自拔,說不出是受寺廟長者那些話的影響?還是被這首歌的深情所感染?車子載著我們不時就到了住處,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結束G山一游的。腦海裡洶涌著波濤駭浪,促使自己老想著山上的那座寺廟,還有那寺廟裡的僧人,眼前更晃動著長者的身影。
我真的不知道該否為自己在人生道路上重新作一次選擇?邁入佛門就真的會是脫離塵緣的絕唱嗎?面對古佛青燈和濃濃的經卷,就可以解脫所有的煩惱了嗎?那舐犢情深的年邁父母;還有我愛的和愛我的那些朋友的親情,都是一種難以割舍的眷戀。邁出這一步,是需要勇氣的,因為走進佛門,並不是為了生存的活著,而是要在無為中有所作為,讓生命的微薄能源為佛學文化的弘揚作出一些應有的貢獻,直至生命的圓寂時,可以向佛交上一份完美的人生答卷。
哦﹗我向往無欲的佛門,亦對藏經樓裡的經卷擁有著濃濃的興趣,期待在解讀佛經;弘揚佛學的出家之路上有幸與佛相伴。
標籤:
瀏覽次數:66    人氣指數:866    累積鼓勵:4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結果,你還是走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傷心又怎樣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