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649779
 靜如(改變自己)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肺腑之言.....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定力〜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隨緣」與「放下」〜
作者: 靜如(改變自己) 日期: 2014.01.08  天氣:  心情:

常聽到有人運用佛教的名相-「隨緣」與「放下」,但大都非符合正信佛法的意義。

「隨緣」變成「隨便」,

「放下」變成「放棄」。



「隨緣」是指謂隨順因緣、順應機根之緣而定行止。

「放下」則是禪林用語,指離棄一切邪念,妄執,達於解脫自在,了無牽掛之境界。

這兩個名相,都是具有極高的智慧之語。

真正懂得「隨緣」與「放下」之理的人,是自己能身心自在,也讓他人安心自在。



佛法說:「能夠隨緣是一種很高的智慧」。

但是,太隨緣很容易讓人覺得這個人隨波逐流,顯得有點不夠積極,或者是沒有原則,究竟佛法所說的「隨緣」,真正的意思是什麼?

我們­又該如何運用隨緣的智慧呢?



佛教常要我們要放下,而現在有很多人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也常用「放下,我不做了」這種態度來處理。

佛法所說的放下,跟我們一般人所說的放棄跟死心,是不是一樣的呢?



「隨緣」的意思是因緣和合,因緣所促成的一切法都是虛妄,都非真實。

因此,得到好的果報時,不可得隴望蜀,或喜不自勝而迷失本心,當用隨緣行來對治。



……明瞭一切的善惡順逆境界,無非是因緣和合促成;……凡是因緣所生的,都不究竟,都是暫時妄有,哪有什麼值得歡喜、高興、驕傲的事呢?

若能作如此觀想, 境也不會出現。

……

所以,用「隨緣行」,知一切法皆是空無自性,便是具備正知見。

因緣所生法,得到任何的結果,都不值得歡喜驕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時時提起正念,魔必落荒而逃。



我們所遭遇到的一切好事與壞事,都有其原因,若不是今生所造之因,必是過去無量世中所造之因。

所以遇到好事不必驕傲,遇到壞事也不必惱恨,及時努力求進步、求改善,才是最好的決定。



禪宗的初祖菩提達摩曾說:

➀遇到惡境應修「報冤行」。既是過去自作的惡因,現在當受惡果。好像你自己弄髒了手,趕緊洗手最要緊,不先洗手,而先埋怨或計較弄髒了手的責任那是蠢人。

➁遇到善境當修「隨緣行」。

既然是過去自作的善因,現在當受善果。好像你開支票向銀行提出大筆原屬於你自己的存款,如果還以為那是飛來的橫財而高興不已,豈不是傻瓜。



所謂的「自由自在」、「神通廣大」,有兩種解釋法:

第一,是真正的有神通,……但是第二種更重要,這種神通是心的自在。

《六祖壇經》中說的很清楚:「摩訶般若波羅蜜,最尊最上最第一,無住、無往、亦無來,三世諸佛從中出。」

如此便能來也好,去也好,來去都好;

生也好,死也好,生死都好;這是來去自由、生死自如,如果能這樣,那可要比神通廣大更自在。



這種自由,因為沒有自己主觀的成分在其中,要活就由他活,要死就由他死,這個「他」是誰呢?誰也沒有!沒有自己,也沒有眾生,一切隨緣,因緣要怎麼樣,就怎麼做。

當因緣不許可時,如果仍然非做不可,那就會不自在,一定會產生煩惱。

佛菩薩們便是隨緣度眾生,自由又自在。



「隨緣」有兩種:

一種是等待因緣,另一種是促成因緣。

等待因緣非常消極,促成因緣才是菩薩行。

如果怎麼努力都無法促成因緣,那是由於因緣尚未成熟,心中應該仍舊保持自在,不必起煩惱。



心胸豁達的人,應該養成超越於欣厭及愛憂的觀念,沒有非要追求到手不可的東西,也沒有什麼已討厭到非得除去而後快的事物。

看到喜歡的東西、遇到喜歡的事物,要問一問為什麼喜歡?是跟自私的自我有關呢?

還是與大眾的幸福有關?

事實上,有的所謂喜愛及憂慮,根本沒有意義,也沒有道理,只是一時的風氣,或者是一時的興趣使然。

因此,希望活得幸福的人,最好不要有愛或不愛的東西,也不要有或喜或憂的事物,應當練習隨遇而安、隨緣而動的修養工夫,環境需要自己怎麼樣,就怎麼樣去面對它、因應它,就可到處安心和安身了。否則對所愛的東西拼命追求而到不了手,對不愛的東西拼命排斥又揮之不去,都是很煩惱的事。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在每一天的作息之中,一定會跟身邊的人事物發生互動關係。

有了互動,就免不了生出各種喜怒哀樂的情緒;

得意的時候,沾沾自喜;

失意的時候,就消沈頹喪,這是一般人的反應。

可是,如果我們有智慧,可以洞燭這些喜怒哀樂的來源,不過是一種粗糙的、表面的心理反應,我們的情緒,就不容易被這些外在的現象所牽動。



佛法的智慧告訴我們,當在處理生活上各種大大小小的事件時,只要自問已盡力排除個人的好惡偏見,並且也已經盡一切努力,做最適當的選擇,就可以心安理得了。

至於選擇之後的成敗得失,不必耿耿於懷,這就是所謂的「隨相而離相」。



我之所以特別強調「盡力排除個人的好惡偏見」,是因為一般人很容易以自己的立場、好惡,來對某件事下判斷;

因此,不免在取捨、應對之間,引起許多煩惱。

依自己的偏好和習性做判斷,往往是一股衝動,缺乏反觀自省的工夫,通常也顧不了是不是有後遺症,當然就後患無窮了。



因此,做事之前,先要求「盡人事」,就是隨相,也就是隨緣,已經盡了力,成敗在天,勝不驕,敗不餒;

也不爭功諉過,那就是「離相」。

船過水無痕、鳥飛不留影,成敗得失都不會引起心情的波動,那就是自在解脫的大智慧。

所以,隨相需要智慧,離相,也需要智慧。


標籤:
瀏覽次數:535    人氣指數:4135    累積鼓勵:18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肺腑之言.....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定力〜
 
住戶回應
 
時間:2014-01-11 12:19
他, 61歲,新竹縣,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4-01-11 12:00
他, 61歲,新竹縣,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4-01-11 12:00
他, 61歲,新竹縣,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4-01-11 12:00
他, 61歲,新竹縣,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4-01-11 11:59
他, 61歲,新竹縣,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4-01-10 15:40
他, 49歲,台北市,教育研究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4-01-10 14:50
他, 56歲,嘉義縣,政府機關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4-01-10 10:32
他, 51歲,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4-01-10 00:05
他, 99歲,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4-01-09 11:01
他, 49歲,台北市,教育研究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