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習無我,要把生命系統當做客體看待。
外面的環境通是綠葉,我才是紅花,我才是爛豬腳(主角),呵呵)))
親人,朋友他們在陪伴著我的生命!
當念頭現起時,不是一頭扎入其中,而是將之作為觀察對象,
就像你在看一本書,看一場電影,對起心動念都能了了分明,卻不陷入自己的情緒當中。
為何蘇格拉底能在獄中笑對死亡,而多數人卻害怕死亡。
您認為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像蘇格拉底這樣,以視死如歸的從容去擁抱死亡,禪宗公案中也有許多。
禪宗大德們有各種各樣的死亡方式,有的坐著往生,有的站著死,有的還倒立著去……
這些都體現了他們對死亡的超越。
在他們的境界中,不僅超越了對死亡的恐懼,而且對未來的去向清清楚楚,所以才能來去自如。
很多祖師大德說的:[ 不知生所從來,死所去向?]
會來這一個世間投胎,就是貪戀世間,情慾,是所謂的哲學家,心理學家所[推想]出來的!
以為,這一個身體是我的?誤以為這一個世間是永恆的?
常人之所以恐懼死亡,一方面是出於對生的留戀,
當我們不想離開這個世界,又不得不離開時,這種痛苦不捨導致了恐懼。
就像以前的梁實秋先生,死亡之前,還一直說她不想要走。
不想要走又如何?誰可以幫你打強心劑多活幾年?
閻羅王在呼喊了。。誰可以抵擋?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不知道自己究竟會去向哪裡?
不知道那個未知世界究竟有些什麼,自然就會畏懼死亡。
又因畏懼而逃避,每天都在考慮生計問題,卻從不為死亡作過絲毫準備。
因為忽略了死亡,所以,一旦死亡來臨時,自然手忙腳亂。
就像不會游泳的人掉到水中一樣,其慌亂可想而知。 要懂得所有的事情擺在生死之前,都算是小事。
西方哲學家說過:學習哲學是為死亡作準備的。
事實上,了生脫死也是學佛的重要內容。
所有的死亡經歷,不是必須到死亡那一刹才降臨。
對於禪修功夫深厚的修行人來說,完全可以在當下體證死亡經驗。
如果生前就具備相應的經驗, 那麼,死亡對他們來說就不存在任何問題了。
真正想要往生的人,是不在乎自己的生命長短,沒事,最好是現在就走,
因為長壽不一定是好事情。。老人生病拖磨,這是多麼悲慘的事情,
除非有願力度眾生,多待幾年,就多介紹佛法幾年。。。
多活五年,就多講五年的經典。。。。。
活下來只是為了大眾,自己活多久,就由大家共同決定了。
這就是將生死視為花開花落,將身心奉獻給社會大眾。
也就對是於生死也不在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