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677735
 王小清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因緣與果報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提前見佛陀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佛法與人生
作者: 王小清 日期: 2011.08.27  天氣:  心情:
佛在世時,有一個外道兩手舉著鮮花來見佛,釋迦牟尼佛見了他以後,沒有說別的,第一句話就叫他放下,外道聽了馬上把左手的鮮花獻給佛。佛繼續說:“放下。”這個外道又把右手的鮮花獻給佛。佛還是說:“放下。”外道莫名其妙了:“我已兩手空空,還放下什麽呢?”佛仍然說:“放下。”到底放下什麽呢?
佛是讓我們放下腦子裏的精神枷鎖、人我是非,放下我們的貪、嗔、癡等煩惱。佛法與人生不是兩個題目,不是先講佛法怎麽樣,後講人生怎麽樣,而是講佛法與人生的關系。佛法教我們怎樣分析人生,怎樣看破人生。佛法還教我們怎樣解脫人生。分析、看破人生不是佛法的目的,最後是要解脫人生。所謂解脫人生,就是要在人生中求得一個超越、求得一個自在。
一、佛法怎樣分析人生
(一)苦的人生
佛告訴世人,人生有八苦,這是佛陀所親證的最現實的人生實相。一般來講,人生有生、老、病、死四苦,這是自然形成的,是人人都無法逃避的痛苦。擴充來講,還是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和五陰熾盛苦。
苦從哪裏來的呢?苦的原因是什麽?苦是從煩惱妄想中來,苦的原因是業,因煩惱而造諸惡業,受種種的痛苦。痛苦一般由六種根本煩惱而起:貪、嗔、癡、慢、疑、惡見。
(二)短促的人生
人生是短促的、有限的。在四十二章經中,佛問諸沙門曰:“人命幾何?”沙門答曰:“數日之間。“佛曰:”子未知道。“又一沙門答曰:”飲食之間。佛曰:”子未知道。”又一沙門答曰:”呼吸之間。”佛曰:”善哉!子知道矣!”修道者能夠體察到人的生命在呼吸之間,所謂「口氣不來,便是來生」,爲爭取時間用功,向道之心才會慰切而勇猛精進,迅速地獲得道業上的成就。
(三)還債的人生
因果經中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所謂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然而,或有人會懷疑:因果之理如可信,爲何世間有些做惡之人而不受罰,反而境遇甚好?而做善之人未見受賞,反而境遇坎坷、窮愁潦倒呢?這在佛教,已有「四時不同的業報」來解說:現業現報、現業生報、現業後報、不定業報。從三世受報的人生看來,我們來作人,便是來還債的,所以人生父母、子女、夫婦、戚眷的關系,亦是一種債務的關系。所謂「無緣不成夫婦,無冤不成子女」。這緣是業緣,所以夫婦亦叫「歡喜冤家」或「柴米夫妻」。子女則有些來還他欠你的債,所以他生下來就會使你事業順遂成爲富豪;有些是來討回你欠他的債,所以他一出世,你就晦氣,好似「掃把星」降臨,把你家上下三代所積的産業,掃得精光。自己眷屬是直接的債務關系,其余的朋友或他人,種種盈虧消長,是間接的關系,也無非是在互相討債還債罷了。
(四)難得的人身
《阿含經》裡有一則海龜喻雲:「人身難得,猶如盲龜值浮木孔,其事甚難。」
佛在《提謂經》上,亦說有人身難得之妙喻。經云:「如有一人在須彌山上,以纖縷下之,一人在下持針迎之,中有旋嵐猛風,吹縷難入針孔。人身難得,甚過於是」。
經典又喻示「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如大地土」,人身難得,生命易逝,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二、佛法怎樣解脫人生
佛法不是消極的、厭世的,或迷信的。佛不但告訴世人人生的真相,而且爲世人道出了解脫的方法。
有四個新學比丘,一次共坐樹下,討論到人生以甚麽爲最苦?一個鷹轉世的,說饑渴最苦;一個鴿轉世的,說淫欲最苦;一個蛇轉世的,說嗔恚最苦;一個兔轉世的,說驚怖最苦。共相诤動,議論不休。佛知其事,告訴他們說,你們各據結習诤論,都未深究人生之苦的真義;須知人生最苦,莫過有身,所有饑渴、淫欲、嗔恚、恐怖,皆由身來。身爲諸苦之本,衆禍之源,須求寂滅之法,離去生死的纏縛,體證真常的涅盤,人生才得解脫,但這解脫的境界,究竟怎樣才能達到呢?簡單地說有三個條件:
(一)通達無我 ── 人生不得解脫,爲了有身有我,執我造業,自己縛束自己,故要解除束縛,先要了解無我,要了解無我,又要先知無身。我們的生命身體的組成,照佛經說,是由于「名色」的和合,或「五蘊」的構造而來的。人生的虛妄生命,來自「十二因緣」,由無明而造行業,由行業而感妄識入胎,最初的結合,是精血和妄識混合的個體,叫做名色。名屬于精神作用(妄識),色屬于物質作用(精血)。這二種作用具體化、明朗化、就表演爲色、受、想、行、識的「五蘊身」。色就是物質,受想行識就是精神,由這精神與物質的五種要素結合,就成了我們的生命寄托的身體,迷之者執以爲我;但善解佛法而得智慧的人,悟此身體乃由五蘊衆緣所成,原無實質,其性本空,那末我在那裏呢?爲何要愚昧執我而爲我,爲我造業而受苦呢?經此理解的醒悟,破除愚昧的迷執,人生就會開始走上解脫的大道。
(二)舍離愛取 ── 人能理解無我,就會舍離愛取。愛和取,是十二因緣中的兩支,屬于現在執著造業的兩個成分。人生貪愛世法,執取境界。不出貪愛我的身體,和執取我的境界。前者叫做「自體愛」,就是執著有我;後者叫做「境界愛」,就是執取我的所有物,亦叫做「我所愛」。人生執有這我的自體愛,和我所的境界愛,是因不了五蘊諸法、緣起性空的原理,如果了知這由五蘊元素組成的身體,是衆生顛倒虛妄的結合,其性本空,原無實體,便知我不可得,法亦緣生性空。這樣通達無我無法,內心不再愛著虛妄生命所托的自體,外面不再執取客觀的虛妄境界,于是人生就離開愛取,不作業障,得大解脫。
(三)豎立正見 ── 人生舍離愛取,由于體達無我,了知諸法緣起性空,無所依傍,才能自由自在;故佛說三解門,首先以空爲大解脫門,如果不能知空,永遠是未入佛法,站在人生解脫的法門之外,也不能出離生死的苦海。故阿含經說:「空爲大解脫門……若諸法不空者,不動不出」。所以能于諸法了知性空,便可豎立正見;由于正見的認識不謬,才不會在我和我所的諸法上生起迷缪的執著,造業受苦。因此,我們學佛的人,正見是很需要的。如果見地不正,思想偏差,則由思想所生的行爲,也必定一錯再錯,弄到錯誤百出。故佛陀常說,我們欲破魔軍,離貪愛網,越生死河,登涅盤岸,非用正見來做工夫不可。這涅盤,便是人生解脫最高的境界。
人生由多苦而離苦,由離苦而解脫,便是人生最高的歸趣。一個有理解的人生,有思想的人生,應要向上追求人生最高的歸趣,做爲究竟的歸宿;否則混混噩噩,醉生夢死,散漫無章地虛度韶華,空過一生,它之將至,即與荒煙蔓草同腐,甚麽人生的意義都談不上了。
標籤:
瀏覽次數:41    人氣指數:441    累積鼓勵: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因緣與果報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提前見佛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