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42,136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2774422
中華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離苦得樂的方法~愛別離苦上篇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禪修:生活即佛法,解脫在當下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離苦得樂的方法~愛別離苦下篇
作者:
中華
日期: 2011.06.17 天氣:
心情:
愛是”樂”? 還是”苦”?
“人對所緣境(人事物等)的愛染心愈重,當失去它時痛苦也愈大”,在上篇三則故事中,每位苦主都因用情甚深,無法接受無常的變化,而痛苦不已。
當人遇到痛苦時,每個人的反應不同,依張春興、林清山兩位教授[1]所著「教育心理學」一書談到人挫折後的反應類型,大致有”攻擊型”(即表現憤怒並直接攻擊阻礙他(她)的人或物,如失婚篇凱倫的表現即是)、”文飾作用(rationalization)型”(合理化個人受挫的行為,如凱倫合理化其老公沾有口紅襯衫的行為)、”壓抑作用(repression)型”(此即憂愁善感者,將痛苦壓抑至內心深處)、”白日夢(daydreaming)型”(用幻想方式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如失去摯愛篇的志誠,可能會幻想自己的妻子及小孩還跟他在一起生活)、”退化現象(regression)型”(即受挫後,表現出幼稚的行為)及”逃避型”(逃離受挫壓力的情境,如失戀篇的淑美用極端的手段來逃避)等。
上述的行為表現雖然是一般人挫折後的反應,但是若反應過度,將有害身心健康,甚至可能演變成心理疾病,或者傷害自己或他人生命,所以不可以讓自己”長時間”處於痛苦狀態,那是有害無益的。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 佛陀成道後,初轉法輪講的”離苦得樂”的方法 ~ 「四聖諦(sacca):苦、集、滅、道」[2][3][4][5],
1.苦聖諦 ~ ”苦諦(苦果)當知當解”
首先要”覺知”(發覺及知道)自己在受苦(此覺知看似容易,但實際上很多人卻做不到,為何如此?因為太入迷,浸於自己所感知的苦境,無法自拔),那該如何覺知,說真的,剛開始是靠佛家所謂的”善根”,自然就會遇到善知識點醒自己去覺知苦,不過諸位能看到這裡,表示您們都很有善根 : ),另外當然可以靠”修行”讓自己養成遇到”苦境”時,能夠把自己抽離出來,不陷入苦境中。覺知苦後,接著要”徹底的瞭解”苦 ~ ”人生的本質是苦(苦苦、樂苦、行苦)”,如此才不會逃避,而能承擔,若能承擔苦,就能離苦,我們應當要知道長期受苦是不健康及毫無意義的,所以上篇三則故事當中的苦主:失戀篇的淑美、失婚篇的凱倫及失去摯愛篇的志誠,”若能覺知所受的愛別離苦境,並徹底瞭解苦,而發起出離此苦的心願”,那他們就踏出離苦得樂的第一步。
2.集聖諦 ~ ”集諦(苦因)當知當斷”
知道且徹底瞭解苦果後,接下來就要瞭解及分析造成痛苦的原因 ~ "對所緣境的愛染(執著)心",正確地掌握苦的根源,而斷除它。剛開始可以運用”念佛法門”(就是選一相應佛號,如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每當苦境來時,立即稱念佛號,不讓自己陷入內心妄想的苦境中)來把內心中的愛染(執著)心轉移消除,接下來就應該再運用”因緣生滅觀法門”,讓自己了知人生係是無常,緣起緣滅的道理及實相,徹底放下內心的貪愛執著,真正的出離痛苦。
3.滅聖諦 ~ ”滅諦(樂果)當知當証”
雜阿含經記載:「涅槃者,貪欲永盡,瞋恚永盡,愚癡永盡,一切諸煩惱永盡。」,故知達到涅槃者,內心清淨自在,一切煩惱滅盡,此為”究竟樂”,此才是我們應該修證的。
4.道聖諦 ~ ”道諦(樂因)當知當修”
要達到寂靜涅槃,就需修法 ~ 佛法,如八正道(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勤、正念、正定)。
以上四聖諦,苦、集聖諦係屬”離苦”的方法,而滅、道聖諦係屬”得樂”的方法,此係為離一切苦的方法,並不限於愛別離苦。另外 聖嚴法師曾經對許多弟子開示過解決煩惱(痛苦)的方法: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四個步驟,其涵義係與四聖諦相同。
以下摘錄網站一些離苦的座右銘,讓諸位參考[6]:
1.「時間」會治療您的痛苦、「空間」會改變您的想法、「人事」會取代您的記憶、(「一切」都會過去)。
2.「懂得隨緣,就不會苦」,緣起時” 把握當下,好好珍惜緣分”,緣滅時”了知因緣,放下執著”,自然就不會苦了。
3.「悟得因緣生滅法,自無恩愛別離愁」。
諸位若能了悟佛家所說”無常”、”苦”、”空”、”無我”四個核心思想,那您就可以清淨自在。最後讚嘆「無著賢菩薩」於所著<佛子行三十七頌>末義的謙虛文,並作為本文結尾:然諸宏闊佛子行,智淺如我難測故,違理無關等過失,祈請諸聖賢寬恕。願諸位不嗇指正,非常感恩!
參考文獻
1.張春興、林清山(民92)。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2.法增比丘(2009)。解脫正道 (三十七菩提分法)。佛陀教育基金會。
3.大寂法師(2010)。佛陀的啟示第二輯。大寂靜學會。
4.大寂法師(2011)。佛陀的啟示第三輯。大寂靜學會。
5.網站:http://www.dharmalineage.org/Docs/chap06.htm
http://tw.myblog.yahoo.com/jw!.OxOPh2GERS7gjbeCvnASA--/article?mid=1248
6.網站:http://tw.myblog.yahoo.com/jw!JMfKC26GFRn80IH5aVVORZnB
/article?mid=2827
http://tw.myblog.yahoo.com/buddha-dharma/article?mid=29477
標籤:
瀏覽次數:
274
人氣指數:
1714
累積鼓勵:
72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1
1
1
離苦得樂的方法~愛別離苦上篇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禪修:生活即佛法,解脫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