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792033
 禮儀師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禮儀.一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遺體整容.一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禮儀.二
作者: 禮儀師 日期: 2011.05.01  天氣:  心情:
【出殯應準備及注意事項】
◎流程訂定:奠禮流程可分為家奠、公奠兩大流程。若您要為逝者設計一段特別的流程,應先告訴禮儀師,讓司儀有充分的準備。
◎會場佈置:會場的佈置通常由治喪協辦廠商負責,但親友可能會提前送來一些輓聯或花籃,應該提早佈置,以免破壞會場的整體佈置。
◎牲禮安排:出嫁女兒傳統上台灣習俗祭拜供品用三牲或五牲牲禮,有葷或素區別;請家人衡量準備;現在多用水果籃替代,既大方又可以收回食用。
◎人員安排:除奠禮中的專業人員如司儀、襄儀、樂隊、誦經人員、移靈人員、靈車司機等都可請治喪協辦廠商代勞。仍有些人員需要親友協助的工作如收禮、回禮人員、親友送行車輛….等。
◎回禮準備:親友前來弔唁或致弔唁品,坊間多用禮簿登記,並用毛巾或謝簿回禮,您應依照可能前來弔唁或送禮致哀的人數估算回禮數量,告訴禮儀師代為準備,您的估算量應該洽當,以免屆時失禮,在台灣習俗中,如母喪外家之白包家人不能收下,如外家白包來,則家屬要以紅包回禮給外家,並且紅包數額以白包數額之一點二倍回禮即可(要添為雙數為宜)。
◎交通動線與停車問題:一般在殯儀館內不會有停車問題,但若在自家舉行奠禮,則應注意停車問題,奠禮當天最好有人指揮停車或交通動線,若巷道因禮廳佈置阻礙車道,應在車輛可改道處設立標誌及早告知。若要在市區主要交通要道旁搭棚,應先行請里長向管區警局報備,在巷弄中也應先知會鄰里長。告知鄰居等,以免屆時干擾他人。
◎車輛安排:出殯時車輛也應事先安排好,如親友車輛可指定數輛轎車並由親友充當司機或直接由公司代叫大客車乘載(應有一位親友負責確定上下車人數)若有火化則應安排,晉塔或送葬車輛—所有儀式結束後,乘載所有親友回家。
◎餐點安排:奠禮現場可準備一些飲料及餐點供前來幫忙的親友使用。另外在出殯回來之後,民間有「回食」的習俗,會請幾桌外膳感謝居喪期間前來幫忙的親友,因為現今的禮儀服務通常已交由專業,我們不鼓勵回食的習俗,但您可考量自家的需求決定,也可請禮儀師代叫。
◎您可以事前準備一些大袋子或箱子,以便在奠禮結束後,收回親友饋贈的弔唁品。
◎奠禮當日行程時間頗長,可準備飲用水供家屬與親友來賓止渴,到火葬亦請準備飲用水,建議使杯水以免發生浪費,如另時值中午,建議準備餐點或充飢食品以補充體力。
◎依習俗必須迴避之儀式,現場會提醒指導,唯子孫屬血肉至親,又有重孝在身,建議毋須過於忌諱而心生罣礙(犯沖多指來賓外人)
◎奠禮儀式進行中,個人行動電話宜關機或委由專人保管接聽。
◎奠禮當天請著素色衣服長褲,鞋子為素面球鞋或布鞋,忌穿涼、拖鞋、短褲。
◎喪禮過程緊湊且哀傷、疲累、若有小朋友要看顧好,並留意隨身財物
◎是否需要安排照相攝影人員。
◎若祭文要自擬自唸,或自擬由司儀代唸,請先行通知並交付祭文以利準備。
◎確定奠禮當日要穿著孝服之家眷人數(一般朋友僅戴胸花即可)。
◎奠禮當日家裡宜留有親友看守,協調連繫或居家安全能兼顧。
◎如以火化形式辦理,火化的時間通常為一個半小時至二個小時,這段時間,有些家屬可回家休息,有些家屬必須留下來等候撿骨封罐,此時禮儀人員會確定禮車到達現場時間。新竹火葬場因規定無法當日撿骨,所以火化儀式結束後,便可返主。如果家屬不返主,可請師父將魂帛燒掉化成香火袋隨同骨罐晉塔。
◎您可以事前準備一些大袋子或箱子,以便在奠禮結束後,收回親友饋贈的弔唁品。
【喪宴】
  喪宴可分為兩梯次,辭客後立即舉行喪筵,上山家屬返主後另開一次筵,有些地區喪筵一律在返主後一次舉行,也有地區殯前先舉行喪筵,餐畢再啟靈出殯,並無固定時間,其目的是因喪禮時間較長且如逢用餐時間,喪家則備簡便餐點供親友果腹.喪宴只供果腹,不可鋪張,有些傳統地區會在返主後,將喪筵菜餚放於停柩處,家人一同蹲於前食之,謂之吃「三角肉」,現今也不多見, 而於殯儀館行出殯禮時,現今喪宴都省略之,但仍有重禮數者會另行準備蛋糕、餐盒供來賓取之,或於地區性餐廳舉行,既衛生又方便,更不必擔心桌次問題.
【何謂答紙禮】
  喪家逢三五旬及尾日,必有開祭,祭後將祭品:龜粿、魚仔、鹿仔、豬肉等物,分別贈送親朋好友,表示感謝,俗稱「答紙禮」。
【割鬮】
  在入殮蓋棺前,將一長麻繩繫於死者身上,遺族人等可一起參與,並手持清香及數張小銀,重疊於麻繩上,以序排成一排,並在其上「哈」一口氣,在身上或有病痛處做擦拭樣,此時道士口唸吉祥話,並將麻絲依序一一斬斷,然後各人將手中所持物品全數燒化之.俗稱可與死魂斷絕往來,並將參加儀式人員的病痛一併帶走.
有那些禮數紅包要注意】
封 釘:師父(600);男給叔伯、女給母舅(1200)
燒紙紮:入厝師父(600)
求 飯:求飯師父(600)
祭 棺:祭棺師父(600)
收禮金:收禮人員(600~1200)
開 車:幫忙開車人員(200~600)
【治喪規劃應準備之文件】
◎申請人身份證影本2份及便章
◎死亡證明書需開立約15份或臨時死亡證明書
◎亡者兩吋照片或底片(放大照片之用)
◎隨身攜帶亡者身份證正本
◎家屬名單(豎靈及印製訃聞時使用)
【取得死亡証明書】
◎因疾病於醫院過往:直接委請院內醫師辦理死亡證明書。
◎因事故過往:一定要報驗請檢察官開死亡證明書。
◎因疾病過往,而先前無就醫:請當地衛生所開死亡證明書;若衛生所不開就要報驗請檢察官。
◎因疾病過往,而先前有就醫,且醫院不開死亡證明書:先請醫院出示診斷證明書,再請當地衛生所開死亡證明書;若衛生所不開就要報驗請檢察官。
◎因病或自然過亡可委請合格法醫親臨開立死亡證明書,費用為2500元。但法醫不開時就要報驗請檢察官。
【遺體接運】
如在醫院過往,家屬不必慌張,只需請護理站小姐安排二件事情:
◎辦理出院手續及開立死亡證明書,並通知太平間服務人員,將遺體接運至太平間安放.
◎家屬準備一套寬鬆之外衣、外褲,並由家屬協同護理人員為往者換上衣服,此時仍不要穿太正式之衣物(因搬運時仍會有排泄物或血漬),當太平間服務人員至往生者身旁時,則口唸要為往者換床位,進出電梯並口唸呼請往者隨同,至太平間後可隨即通知葬儀服務人員(以下簡稱專業人員),安排接體車接往殯儀館安存遺體。或是安排助唸儀式(需特別注意及協調太平間是否有此設備及場地),並與專業人士安排好接體時間,此時家屬也應盡可能隨侍在側,在接運時上下車都需告訴往生者,並且在行經陸橋,隧道時也可以告訴往生者過橋、過隧道及目前所在位置,讓親人安心隨同.
【燒轎】
  由於一般民間信仰,人死後必須馬上「燒轎」,使死者能向天報告死亡的消息或趕赴陰間,因而一斷氣即須在戶外焚燒一頂紙製魂轎.轎子稱「過山轎」,以竹架紙糊,前後各有紙糊轎伕一尊,燒前要在前後轎伕前各置飯一碗、熟肉一塊、米酒一杯或菜碗,在轎上也有人綁上銀錢及兩雙草鞋,或現今更有使用紙製汽車一輛取代,這些宗教物品須在去世前即準備在家中,但須有所計劃,以免事出倉促,有所失誤,空留遺憾.但此舉在都會型城市已不多見,故請斟酌.
【出殯地點的選擇】
  前在都會區中,除了自家附近有特別合適之空地,多半會租用殯儀館之禮堂。一,交通安排方便,二,不受天候變化影響,三,專用之禮堂有不同大小可供選擇,容易掌握布置效果,傳遞莊嚴追思之心情。
禮堂之大小,主要取決於參加奠祭佛事之親友來賓之人數多少,另外,也會視進行之流程設計而可能有不同之空間需求,例如,若穿插音樂演奏以紀念追思,或,製作生平回憶影片,或,布置有追憶走廊等,禮廳內的座位則需有相對應的調整。
來賓人數之預估方式,可以由幾個方向來計算:直系家屬之人數、親戚(包含親家)之人數、公祭之朋友或團體。直系家屬在家奠禮中祭拜後,會站立於供桌二旁,向其他前來奠祭之親友來賓行禮答謝,也就是說,當直系親屬人數多時,座位不必增加,但答禮之空間需要適當擴大;親戚們,會在整個告別儀式的前半部-家奠禮(通稱「家祭」)-向往生者上香、獻花、獻果等,在禮成之後,可以回到座席繼續觀禮,也可先行離去。在公奠禮(通稱「公祭」)中致意的來賓,可能包括了往生者的友人和家屬的朋友,因為公奠禮的時間是在整個告別儀式的後半部,所以,在座席安排上,和參與家奠禮的親戚是輪替的。
如果整個奠禮進行大約會來150人,可能是發了80、90張的訃聞,也打了一些電話通知,以台北來說,可以考慮租用第二殯儀館乙級廳,其設備之座位為96人,但容納150位來賓應無問題。
【舉哀】
  病人一旦斷氣死亡,魂魄一分為二,體魄留在水舖,靈魂則茫然不知其所在,依傳統習俗須於門口焚燒一頂紙轎(車)供靈魂乘用,俗稱「燒魂轎」,以大碗公為香爐焚香拜亡靈,有些地區並且須於門外打碎一只磁碗,並唸「碗破家圓」後,全家大小始舉哀慟哭,哭時男女應分左右站立,不可拉扯屍體,勿將眼淚滴在屍體上面.佛教界人士則以為死者去世八小時之內,八識未完全腳離形體,子孫不可移動其形體,亦不得哭泣,以免死者無法平靜離去.
【守舖與關貓】
  親人死後,子孫哀慟不忍,必須小心看守,孝男夜則席地為床,稱為「守舖」,守舖除了哀傷人之死,不忍離開寸步之外,尚可預防親人因休克「死亡」復活而乏人急救,有親友來弔時,也有人照應,同時亦防止肉食性貓科動物毀損屍體.
親人死後未入殮前,子孫晚上須席地而眠,俗稱「守舖」;主要以鄉下為主,在醫院死亡就無法守舖,都市的禮俗也不再守舖。守舖的目的包含:
a.哀傷親人之死不忍離開寸步。
b.預防親人因休克復活而無人急救。
c.有親友來弔祭時,不會無人照應。
d.防止肉食性貓科動物毀損屍體。
【買棺】
  俗稱「買大厝」,父喪由伯叔一人陪孝男去,母喪由外家一人陪孝男去,另外可請一位懂木材的鄰友作陪.土葬與火化之棺木材質有所不同.
【組治喪委員會】
  在治喪過程中有許多繁雜瑣碎的事,然而往往是最能表現家族力量的時候,居喪期間,主事者可與家族成員協調整個事宜,尤其是奠禮的進行,需要的人手尤其多,可請親友幫忙。
主事者可依這本治喪手冊所附的「治喪人員名單」來安排相關人員。
本身或子女當中具有崇高社會地位者,或交友廣闊者,死後應由其朋友或長官、同事、組成治喪委員會,討論及安排治喪事宜.所列委員,必須真正能到場執事的人,否則不必列名,以免太過浮誇.
【拼腳尾物】
  打桶後要將腳尾飯、腳尾紙等移走,於出殯後始可丟棄,在治喪過程中,會產生許多香灰,可分別收集裝袋,古俗是要將其放水流,但現今因環保觀念,都一併與腳尾物丟棄即可.
【顧厝或稱顧房】
  一舨委由媳婦娘家顧厝,其主要為防範小偷,古時怕東西房(妯娌)於治喪期間,互相設計並偷取地契,強分家火,故請最中立之媳婦娘家坐鎮,以防宵小,現今因有較公正之司法體系,故較無先前如此緊張,但因訃聞發出後,即招告天下(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家裡沒人,故現今仍有此習俗,但人員可改由委請鄰居代為注意居家安全或請大樓管理員特別留意即可.
【瞻仰遺容】
  這是家人最後一次見到逝者的機會,傳統習俗會在入殮完成之後讓家屬循環至大厝邊瞻仰遺容(逝者遺體安置好以後,已無關相沖之說,所以請家人不要失去見逝者最後一面的機會)。
【祭空棺】
  家族內如於一年內連續往生二位時,習俗有祭棺之儀式,因為有句成語為「無三不成禮」,因深怕會有第三個,故委請師父行此儀式,須準備紙棺一具、紙人一位、小三牲一份(生豆乾、生豬肉、生雞蛋).
【割棺木材】
  部份地區在封釘禮後,自柩上上削一小木片,置於香爐內,以求子孫世代繁昌,事實上割柩的目的為保存棺木木材之本質,以作日後之存證,其次為留下紀念,讓子孫對其親人之遠懷念.
【起煞】
  在移水舖、移棺、除靈時因有煞氣,故需備鹽米一碗,並手撒鹽米時口唸:
「天煞歸天去、地煞歸地藏、年煞歸年佐、月煞歸月方、天無忌、
  地無忌、年無忌、月無忌、日無忌、時無忌、萬事無忌、凶神惡煞退出外鄉里」。
【客藉家公奠禮】
  家祭前客家宗親先舉行「遙祭」,再由同姓家眷祭拜後,再由直系卑親屬祭拜,家奠結束則指派人員行「誄詞事略」,再指派人員行「致答謝詞」,公祭開始時要行「鳴炮禮」,緊接由遺族上香行「三獻禮」後,宗親代表獻花、外家親友獻果、民意代表獻酒,最後則照正常流程邀請公奠團體祭拜.
【子孫被】
  在入殮時,每位兒子要準備棉被給亡者蓋上,親疏者蓋其下,依序蓋至親密者.
〔特別叮嚀〕
1.一般葬儀社或生前契約套裝報價,會包含火化棺木及骨灰罐,此時需詢問如不使用套裝內之產品時,可否扣除此部份之價錢。
2.擇日:每逢所謂吉日,殯葬場所往往不敷使用,從禮堂之租用、火化時間之預定等,常被迫縮短喪禮時間;或者必須將大體冷藏過久,憑添最後告別的遺憾,或停柩於街邊巷口,為他人造成不便。以佛教的觀點而言,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能在簡化、節約、惜福、培福的原則下,完成莊嚴隆重、整齊又祥和的佛事,對亡者作懇切的追思及虔誠的祈福,給予生者安慰及表達的機會,這就已經是最吉祥的日子。
3.若以正派經營者,不論在治喪流程之中任何階段,都應提供清楚資訊,以專業之背景,協助家屬自主決定,而不借用套裝服務之名行綁約束縳之實。
4.入殮的時間有二種:往生24小時後,入殮停棺(可置於自宅或是殯儀館),俗稱【打捅】;或是在告別式當日再行入殮。
5.在現今都市化之生活環境中,普遍的作法為:送至殯儀館冷藏保存,並於告別式當日再行入殮。
6.辦理死亡証明之相關:如果因意外死亡,遺體需報警處理,由法醫堪驗後開具,所以到的親友,請勿移動現場,但請把握時間及早開始助唸。如果因病或因年長,在家中或送醫途中過世,可由衛生所開立証明,或者也可經由葬儀社協助,找到合格之醫生處理。
7.現今的環境中,各項法規日益完備,不論就情、理、法,身為當事者的家屬都有權要求葬儀業者的配合及尊重 。如在商談之中有疑慮,可以多找幾家,除了價錢,也要比較服務態度,如此也可減少後續被鼓動加碼消費的情形。
8.捨報,意思是捨棄因業報所受之色身、肉身。
9.輓聯:為求整齊莊嚴,籲請家屬不要向人索取,更應該積極懇辭所有輓聯,以避免會場凌亂(有白、黃、粉紅色、花花綠綠)。
標籤:
瀏覽次數:4134    人氣指數:4534    累積鼓勵: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禮儀.一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遺體整容.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