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48,567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770112
頎翗鵅(觀看自介)^_^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弦斷花殤緣盡時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適合十二星座的寵物狗...*_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絲路敦煌覽勝
作者:
頎翗鵅(觀看自介)^_^
日期: 2007.04.18 天氣:
心情:
鳴沙山像一條巨龍,橫臥在敦煌城南。山體由流沙堆積而成。它像金子一樣燦黃,綢緞一樣柔軟,少女一樣嫻靜,鳳凰一樣美麗!它東起莫高窟,西止睡佛山下的黨河水庫,綿延40多公里,南北廣佈20多公里,最高處海拔1715米。遠遠望去,峰巒高低起伏,如刀削斧劈,景色奇麗,蔚為壯觀! 鳴沙山是怎樣形成的?為啥發出鑼鼓聲?這是敦煌自然景觀中的又一個謎。相傳很久以前,鳴沙山是蒼鬱茂盛的青石山。月牙泉畔神廟多,每逢廟會,都要唱戲敬神。有一年正月十五鬧社火,泉畔社火隊雲集,鑼鼓喧天。不料,驚動了瀚海沙漠中的黃龍太子。黃龍太子兇猛殘暴,吼叫一聲,就會黑風四起,積沙如山。這晚,它難耐寂寞,愉跑出來看杜火。看到精彩處,激動得大聲叫好。霎時飛沙傾洩,一座沙山平地而起,將所有的人全壓在黃沙下面。黃龍太子自知罪行深重,回去也無活路,便一頭撞死在青石山上。從此,月牙泉前後都有了沙山。山底下的無數冤魂,便經常敲鑼打鼓,訴說他們的不幸遭遇。直到今天,當地人說:「後山響,轟隆隆。前山響,鑼鼓聲。」
莫高窟是古絲綢路上一顆璀璨的藝術明珠。在神秘的三危山下的峭壁上,在茫茫戈壁沙漠的懷抱中,閃爍著絢麗的光彩。
莫高窟坐落在敦煌城東南25公里處的大泉河谷裡,南北長約1600米。那鱗次櫛比、重重疊疊的洞窟猶如蜂巢嵌在刀削斧劈的斷岸上。窟前棧道蜿蜒曲折,樓閣巍峨兀立,鐵馬風鐸懸響,氣勢宏偉壯觀。
莫高窟創建於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歷經十六國、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西夏,到元朝終止營造。在唐朝武則天時代建造的洞窟已達到一千餘龕。因之,俗稱千佛洞。
莫高窟雖然經過千百年自然和人為的破壞,至今仍保存洞窟492個,珍存壁畫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餘身。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據《辭海》解釋,「雅丹」維吾爾語,原義為具有陡壁的土丘,是乾燥地區的一種風蝕地貌。在羅布泊窪地的東部、西部和北部,都分佈著大量的雅丹地貌。雅丹地貌的壯麗、雄渾、怪異和神奇,不親臨其境,無法領略。
在敦煌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大自然創造出了許多奇觀異景,位於新疆、甘肅交界處,距玉門關西北80餘公里處,有一座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佈局有序、造型奇特、是一座罕見的天然雕塑博物館。堪稱敦煌的又一奇觀,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奇妙無窮的天然傑作。
位於敦煌市陽關東路,是以歷史文物為主的綜合地誌性館,現館址建於1984年,主樓三層,建築面積2400平方米。樓前大院內有象徵絲綢 古道上牽駝跋涉的大型雕塑一組。館藏文物有石、陶、瓷、木器、寫經、漢簡、絲綢、珠玉、花磚、書畫、拓片、古幣、鐵器、銅器等14類,4000多件。其中,以敦煌藏經洞出土的文書、寫經、漢長城烽燧出土的漢簡,200多座東漢及魏晉古墓中出土的墓葬物最有特色。
仿宋沙洲城 「仿宋沙洲城」、「敦煌電影城」,是1987年為中日合拍大型歷史故事片《敦煌》,以宋代《清明上河圖》為藍本,由日方出資,參考中國古代建築風格精心設計、建造而成。建築面積1.27萬平方米。敦煌古城位於大漠戈壁上,融千年西域民俗於一體,城開東、西、南三門,城樓高聳;城內由北宋時期的高昌、敦煌、甘州、興慶和汴梁五條主要街道組成,點綴以不同地域的過街樓、佛廟、當鋪、貨棧、絲綢店、酒肆、飯館、住宅等,作為拍攝用道具,互為背景,相輔相成。敦煌古城再現了唐宋時期西北重鎮敦煌的雄姿,被稱為中國西部建築藝術的博物館,具備拍攝古代西部國邊塞軍事片的獨特優勢,現已成為中國西部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除《敦煌》一片外,先後在這裡拍攝過《封神演義》、《怒劍嘯狂沙》、《新龍門客棧》、《敦煌夜談》、《沙州王子》、《海市蜃樓》等二十多部中外影視劇目。現已成為敦煌主要的遊覽參觀點。
漢代長城與烽隧 放眼敦煌正北,遠山一抹,起伏連綿,橫亙天際,這就是馬鬃山的支脈——白山。
白山南麓,便是從東向西流淌的疏勒河下游。這裡戈壁灰褐平坦,湖泊碧水汪汪,清泉澄澈甘甜,綠草如茵,胡楊蒼翠,紅柳似火,駱駝飲水,牛羊吃草,黃羊奔跑,野鳥飛旋……一條婉蜒如游龍的漢代長城自東向西逶迤而去。長城的親密夥伴——烽隧隱約可見。看著藍天白雲下如此醉人的景色,誰能想到,古代這裡曾是短兵相接、刀光劍影的戰場,車馬蕭蕭、駝鈴叮咚的絲綢古道。
宏偉、壯麗的長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一項偉大創造。西漢時,中原王朝為了對外抗禦匈奴騷擾,加強邊塞建設,對內安定百姓生活,鞏固中央集權,以加強同中亞、西亞各國的貿易和友好往來,由令居(今永登)開始,經河西走廊張掖、額濟納旗、金塔、嘉峪關、玉門、安西等地,到敦煌西湖的馬迷兔建起了長城。並將「亭」(烽隧)、「障」(較大的城堡和烽火台)修至鹽澤(今羅布泊)樓蘭故國。這便是漢長城。
敦煌境內北端現存除鹼墩子至馬迷兔的漢長城幹線外,還有玉門關至陽關、陽關至黨河口、馬迷土至彎腰墩的漢長城支線。隨著兩千多年歲月的流逝和風雨流沙的破壞,部分長城被夷為平地,多半長城保存下來。其中玉門關西面黨谷隧一帶的長城保存較好,地基寬3米,殘高3米,頂寬1米,為我國目前漢代長城保留最完整的-段。
敦煌漢長城的結構並無磚石,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敦煌北湖、西湖一帶,生長著大片紅柳、蘆葦、羅布麻、胡楊樹等植物,修建長城時,就用這些植物的枝條為地基,上鋪土、砂礫石再夾蘆葦層層夯築而成。以此分段修築,相連為牆。長城內則低窪地鋪蓋細沙,稱為「天田」,以觀察腳印之用,是一種防禦措施。
居 延 遺 址 居延遺址主要包括金塔縣的大灣城故址、地灣城故址、金關故址和內蒙古自治區的部分遺址。
大灣城位於金塔東北120公里處,居黑河東岸,遺址長350米,寬250米。城高8米左右、底寬6米,夯土板築, 經後代重修,保存完好。1930年在該城堡發掘漢簡1500餘枚。1972年又挖出部分漢簡。1988年1 月定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考證,此地就是漢代肩水都尉府所在地。
地灣城位於大灣城北5 公里處黑河東岸的戈壁灘上。總面積為22.15米見方。堡牆基部厚5米,高8.4米,系夯土板築,方向正南北,門在西牆,堡外有房屋和兩道圍牆遺址。1930年西北科學考察團到此掘得漢簡2000餘枚及古銅、鐵、陶器殘片若干。1988年1 月定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考證此地即肩水候官所在地。
肩水金關位於地灣城約2公里處居黑河東岸, 為漢代邊塞關城,含有固若金湯之意,故名金關。關門為6.5 米×5米的兩座長方形樓櫓殘壁,最高 1.12米,厚1.2米,樓櫓中間門道寬5米。 兩側壁腳各殘存四根半嵌於牆內的排叉柱。樓櫓外築土坯關牆。塢在關門西南側,塢牆系夯土築成,厚70一 80厘米,殘存處最高為70厘米。 塢西南角殘存烽台和方堡,堡門內有迂迴夾道,兩側有住室、灶房、倉庫、中有院落。1930年西北科學考察團在此出土漢簡 850枚。1973年甘肅省居延考古隊又掘漢簡11577枚,其它文物1311件。1988年1月定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壽昌城遣址 敦煌南湖東面,有一座被滾滾黃沙掩埋的城郭廢墟,這就是壽昌城遣址。當年的通衢立腳道、繁華鬧市已無影無蹤,只有幾段殘垣斷壁在沙丘中頑強地掙扎著任憑風剝雨蝕,傲然聳立了千餘年。
西漢時,此城是敦煌郡所領六縣之一龍勒縣治所。北魏改立為壽昌郡,瓜州轄龍勒、東鄉兩縣,北周並入敦煌縣。唐武德年間又置壽昌縣,屬沙州郡。
現古城遺址內皆是沙丘,東、西、北三面僅存斷續城垣,南面只存牆基。城牆全為紅膠土版築,夯土中夾有灰、紅陶片及漢代遺物。殘牆有高有低,最高為4 米。城外東南70米處有窯址一處。北面和東面有大片村舍及農田痕跡,均被沙丘掩蓋。風吹沙動,沙丘間便有古磚、陶片、錢幣和箭鏃等暴露,均為漢代、宋代的遺物。
壽昌城內處常可見到黑白兩色的圓形小石子,有光滑細膩的成品,也有半成品,還有未經加工的黑色和白色的碎石堆。經考證,這就是古代圍棋子。據敦煌遺書《地誌》記載:唐代,沙州每年要向朝延進貢20具圍棋子,壽昌縣便是加工圍棋子的產地。
西千佛洞 敦煌境內還有一石窟,它位於鳴沙山的西端,莫高窟的西端,敦煌城的西端,也開鑿在黨河河谷西岸的懸崖峭壁上,因此,被稱之為西千佛洞。
從敦煌市西南行至陽關途中,道左不遠處即為黨河,河床北岸為寸草不生的戈壁灘,南岸是逶迤蛇曲的沙山,西千佛就位於沙山盡頭的河床北岸陡崖上,西千佛洞始創年代應早於莫高窟,至少應與莫高窟屬同時代建造
西千佛洞規模雖小,但風光綺麗,環境幽雅。當你從烈日炎炎、熱浪蒸騰的戈壁灘來到洞窟腳下,一棵百年老柳樹盤根錯節,鬱鬱蔥蔥,濃蔭蔽日,像把巨傘,遮在你的頭頂,使你頓感涼風撲面,清涼爽快。這裡白楊參天,松柏蒼翠,桃紅柳綠,鳥語花香,如同世外桃源。洞窟前邊的黨河古道雖已乾涸,但有一條晶瑩清澈的涓涓小溪,叮叮咚咚,在窟前纏綿而去,好像為古老的石窟彈奏著美妙的樂曲。不禁使人飄然欲醉,心曠神怡。石窟內艷麗奪目的壁畫、妙趣橫生的故事、神態逼真的佛像,更給這世外桃源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使這塊佛教聖地溢彩生輝,引人人勝。
西千佛洞是敦惶佛教藝術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現存北魏至宋代17個洞窟。其中一至三窟為唐代窟,四至八窟為魏代窟,十六窟為晚唐窟,其他洞窟因風化模糊,時代難以辨認。其洞窟形制及壁畫藝術風格與莫高窟同時作品相同。開鑿年代因無紀年題記和確切記載,故無從考知。但從巴黎藏敦煌遺書《沙州都督府圖經》卷所記佛龕之文中推斷,西千佛洞的創建年代至少與莫高窟為同一時期。
陽 關 渭城朝雨邑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唐代詩人王維的這首《渭城曲》,歷稱千古絕句。經配曲吟溫暖,如泣如訴,名《陽關三疊》更為千古絕唱,流芳百世。
詩中提到的陽關,就在敦煌的南湖。由市區乘車駛向美麗富饒的南湖時,沿途四周景色瞬息萬變。極目天涯,雲山浩渺,大漠蒼茫,輕風薄霧,繚繞飄指。那巍峨挺拔的陽關烽燧猶如瀚海沙漠中的海市蜃樓,呈現出一派崢嶸奇殊、光怪陸離的大漠風光。
陽關,位於敦煌城西南70公里的「古董灘」上,因在玉門關之陽而得名。早在公元前121年,西漢王朝為抵抗匈奴對邊疆的騷擾,經營西域,在河西走廊設置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同時建立了陽關和玉門關。從此,陽關作為通往西域的門戶,又是「絲綢之路」南路的必經關隘,其戰略地位極其重要。自西漢以來,許多王朝都把這裡作為軍事重地派兵把守。多少將士曾在這裡戌守征戰;多少商賈、僧侶、使臣、遊客曾在這裡驗證過關;又有多少文人騷客面對陽關,感歎萬千,寫下了不朽的詩篇。據史料記載,西漢時,南湖置龍勒縣,陽關為都尉治所。晉魏時,設置陽關縣。唐代設壽昌縣。高僧玄奘從印度取經回國,就是走絲路南道,東入陽關返回長安的。邊塞詩人岑參曾寫下「二年領公事,兩度過陽關」的詩句。可見他們入陽關的次數不少。宋以後,來自白龍堆的流沙狼吞虎嚥,逼著人們東撤,陽關被無情的沙漠掩埋了。而今,昔日的陽關城堞早已蕩然無存,僅有的耳目——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仍傲然屹立著。山下南面有一片望不到頭的大沙灘。經考古隊挖掘,沙灘上有大片版築遺址,房基排列整齊而清晰,面積約上萬平方米。附近還有一段高不過0.6米的斷斷續續的城堡牆基,這就是陽關遺址。當地人稱之為古董灘。這裡流沙茫茫,一道道錯落起伏的沙丘從東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餘座大沙梁。沙梁之間,為礫石平地。漢唐陶片,鐵磚瓦塊,俯拾皆是。如果看到顏色烏黑、質地細膩、堅硬如石的磚塊,千萬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陽關硯」就是用這種鐵磚磨製的。因為它曾是陽關城牆上的磚塊,便稱之為陽關磚。用它做的硯台便叫「陽關硯」。用陽關硯磨墨寫毛筆字十分方便,其特點是冬不結冰,夏不縮水。如果你運氣好,只要能找到古董灘,就會揀到金、銀、瑪瑙、五銖錢、陶器、箭頭、鐵刀片……當地人說:「進了古董灘,空手不回還。」
玉 門 關 說起玉門關,人們馬上會想到一首膾炙人口的唐詩,這就是王之渙的《涼州詞》:
黃沙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詩中那悲壯蒼涼的情緒強烈地感染著人們,引發起人們對這座古老而富有神奇傳說的關塞的嚮往。 玉門關,是絲綢之路通往北道的咽喉要隘。自西漢張騫「鑿空」,出使西域以來,通過玉門關這座海關,中原的絲綢和茶葉等物品源源不斷地輸向西方各國。而西域諸國的葡萄瓜果等名優特產和宗教文化相繼傳入中原。當時玉門關,駝鈴悠悠,人喊馬嘶,商隊絡繹,使者往來,一派繁榮景象。
三危聖境 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是敦煌三危山景區投資開發股份責任公司開發興建的一處宗教活動勝地。「三危」是史書記載中最早的敦煌地名,《尚書·舜典》載: 「竄三苗於三危」。早在公元二世紀後半期,東漢著名學者侯謹在此著書立說。東晉永和八年(352年),佛教徒開始在此創建窟。前秦建無二年(366年),高僧樂傅經此,見三危山狀如千佛,始鑿莫高窟。三危山自古以來都是敦煌一處重要的宗教朝拜勝地。
敦煌故城 為漢敦煌郡治,位於黨河中下游綠洲腹地。唐立沙州、元置沙州路、明設沙州衛,其城址一脈相沿,未曾他遷。
據西北師大敦煌所李並成研究員考證推測,可能是趙破奴從令居向西進軍兩千里,於漢元鼎六年(前11年),乃調集張掖、酒泉郡人力修築敦煌城這一西陲要塞,並築有敦煌綠州外圍的土河、塞城以及馬圈口堰水利樞紐。
敦煌古城現僅存南、北、西三面斷續殘垣。東面已被水沖坍陷無餘,在黨河西岸河床上可找到部分基址。據殘垣遺跡推測,故城範圍南北長1132米,東西寬 718米。就地取土,層層夯築,夯層厚12厘米,垣基寬6-8米,殘高4米許。四角築高大的角墩,今仍存高16米許,高出城牆一倍,下部夯築,上部多土坯壘砌。西牆正中殘留門洞一座,當屬西域無疑。該城為漢代故城,經西涼、唐代兩次加固維修。城內西北一隅今被用作油庫,其餘均闢為農田,地表無遺物可覓。
古老的軍需倉庫 ——河倉城 河倉城,俗稱在方盤城,建於西漢,位於敦煌西北60公里處的戈壁灘中,西距玉門關(小方盤城)20公里。 河倉城位於東西走向的疏勒河古道旁的凹地上,西面約50米處,是一個大湖泊,水平如鏡,蔚藍透明,岸邊長滿蘆葦、紅柳、甘草,東面是深不可測的沼澤地。河倉城建在高出湖灘3米高的土台地上。因臨疏勒河,故稱河倉城。南北有高出城堡數丈的大戈壁懷抱,使河倉城極為隱蔽。不來到跟前,是很難發現這座倉城的。由此可見,古人選擇這塊地方修軍需倉庫,確費了一番苦心,是經過周密勘察和設計和。戈壁灘還建有好幾座守衛倉城的烽燧,好像城堡的眼目,在那裡警惕地瞭望。 河倉城由南向北,夯土版築,呈長方形。東西長約132米,南北寬約17米,殘垣最高處6.7米,城內有南北方向的兩堵牆,將其隔為相等並排的三座倉庫。每庫向南開一門。四壁多已頹塌,只有北壁較為完整。牆壁上下置三角形小洞,上三下五,間隔距離交錯相等,可能是通風設施。外圍的東、西、北三面加築有兩重圍牆。第一重尚破有斷牆,四角有土墩建痕跡。第二重僅存北面土墩痕跡。
雷音寺 位於敦煌市南4公里處,屬楊家橋鄉,在敦煌市至鳴沙山公路的左側。傳說古時在月牙泉附近有雷音寺,後沙暴橫行,寺院為鳴沙山所埋,1989年,由國內外佛教團體和敦煌市佛教徒捐贈,於今日位置重健了雷音寺,1991年6月落成開光,並對遊人開放。
雷音寺佔地43畝,建築面積3000餘平方米。寺門橫額「雷音寺」三字由中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寫。寺門西開,全寺由1個正殿、2 個陪殿和僧房、施主客房組成,共有殿閣房舍百餘間。供奉佛、菩薩、羅漢、弟子塑像37身。其中,正殿為大雄寶殿、殿內正中為一尊漢白玉佛像,高1米許,系緬甸華僑捐修;佛像兩側各塑菩薩一身,並有采塑十八羅漢,形象逼真。
白 馬 塔 位於敦煌市西郊敦煌故城南,今黨河鄉白馬塔村內,距市中心2公里。相傳前秦建元十八年(382年)9月,皇帝苻堅令驍騎將軍呂光和陵江將軍姜飛、率七萬軍馬西伐龜茲,並囑咐:「騰聞西國有鳩摩羅什,深解法相,善閒陰陽,為後學之宗,朕甚思之。賢哲者國之大寶,若克龜茲,即馳驛送什。」呂光等於384年攻破龜茲,並征服西域30餘國後,請高僧鳩摩羅什東歸傳經。當行至敦煌時,鳩摩羅什夜夢他所乘白馬托夢說,白馬本是上界天騮龍駒,受佛主之命,特送他東行。現已進陽關大道,馬將超脫生死之地,到葫蘆將另有乘騎。次日醒來,果然白馬已死去。當地佛教信徒遂葬白馬於城下,修塔以紀念,取名「白馬塔」。
現存白馬塔建築雄偉,塔身9層,高12米,直徑7米,以土坯砌成,中有立柱,外塗以草泥、石灰。基層呈八角形;以磚包砌,每象面寬3米;第2—4層呈折角重迭形;第5層下有突出的乳釘,環繞一周,上為仰蓮花瓣;第6層為覆缽形塔身;第7層為法相輪形;第8層為六角形的坡剎盤,每角掛風鐸一隻;第9層為連珠式塔尖,整體塔呈明代喇嘛塔風格。
天馬的故鄉-渥窪池 在古陽關下,有一片鬱鬱蔥蔥的綠洲。這片綠洲的生命源泉,就是渥窪池。
渥窪池,位於敦煌市西南70公里處,南湖鄉政府東南4公里處,因鄰近古壽昌城,主名「壽昌海」,俗稱「黃水壩」。是由眾多泉水彙集而成的沼澤水湖。天鵝在這裡駐足,黃鴨在這裡棲息,魚翔淺底,鳥映湖中。站在湖堤上放眼望去,湛藍晶瑩的湖水,花紅草綠的草原,金碧輝煌的沙山,銀光閃爍的雪峰使你心曠神恰。這裡,就是天馬的故鄉。
師泉與懸泉置 出敦煌東行,越過荒涼的戈壁,驅車來到距市區64公里處的三危山脈下,就會看到一股清爽的泉水從山谷中涓涓而流。這股泉水俗稱吊吊水,因水出自懸崖峭壁,故名懸泉。又因貳師將軍李廣利在此用劍刺來成流,故又名貳師泉。
據史籍記載,漢武帝酷愛寶馬,為獲大宛貳師城的汗血馬,便封李廣利為貳師將軍西征大宛。李廣利出征獲勝,得汗血馬30O0匹班師回京,途經敦煌行至此山時,人馬疲勞不堪,加上天氣炎熱,沒有水喝,紛紛倒在戈壁灘上喘氣。周圍數十里寸草不生,派去找水的士兵都空手而歸,李廣利心急如焚,決定親自去找水。
李廣利來到南面山中一看,山是禿山,谷是干谷,進山谷不遠,迎面懸崖擋住去路,懸崖上不知何時何人寫下了三個大字——「滴水石」。李廣利不由怒火沖天,拍打著山石說:「滴水石,不見水,戲弄行人,徒有其名,毀我三軍,留它何用?」說罷舉劍上前,對滴水石奮力一劈,只見青石抖動,火花四迸;第二劍劈下去,黃風四起,天昏地暗;第三封刺進去,山裂地吼,岩石開口,一股清粼粼的泉水從青石縫中汩汩地湧了出來。三軍人馬頓時歡騰雀躍,爭相痛飲。吃飽喝足,踏上歸途。由於泉有靈,人多水深,人少水淺,總能滿足。
敦煌民俗博物館 位於敦煌市城郊的鳴沙山麓,距舉世聞名的莫高窟25公里。佔地總面積7.920平方米,建築面積4,300平方米。館內共有各類古建築風格的房舍126間,充分展現了敦煌地方的民間習俗,是目前敦煌的涉外旅遊景點之一。
陽關沙漠森林公園 位於敦煌市西南80公里處的南湖林場附近,距陽關故址10公里。1993年開始,在原南湖林場基礎上,陸續建成了葡萄長廊、葡萄觀賞區、沙生植物園、動物園、游泳池、兒童娛樂場和南湖度假別墅。總面積16.65平方公里,已成為省級沙漠森林公園,是敦煌—陽關旅遊線上的重要一景。
甘肅敦煌榆林石窟 榆林窟位於安西縣城東南75公里處祁連山境內的峽口之間,亦稱"萬佛峽"。石窟開鑿在
滔滔不息的踏實河兩岸的崖壁之上。 榆林窟現存窟龕41個,具體的開創年代,已難以考證。
但就其現存的一些窟龕的形制、壁畫和造像等分析,其時間距莫高窟的開創不會很遠。 ...
甘肅敦煌榆林石窟
標籤:
瀏覽次數:
253
人氣指數:
5033
累積鼓勵:
23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弦斷花殤緣盡時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適合十二星座的寵物狗...*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