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都遙想唐代建築
假如你想一探唐代建築,來京都準沒錯﹗它的建築式樣完全仿照
七世紀唐代時期的長安和洛陽城。咱們唐朝泱泱大國,當時的建築風貌,
自然具有氣度恢宏、樸質的格調,不屑於追求太過繁瑣纖柔的
裝飾及細碎俗豔的色彩,特別強調的是整體感與統一性的藝術內涵。
日本不像台灣,長期以來,沒有被殖民統治,他的純正文化得以不被侵擾,
二次大戰京都也僥倖逃過砲火轟炸,才能保存千年古都,目前它可是
名列世界文化遺產。這樣古色古香的城市,當然有著聞名遐邇的寺院和歷史古蹟。
清水寺
走進清水寺,映入眼簾的鮮橘樑柱色彩,似乎與古老的寺院之稱,成鮮明對比。
據說正殿供奉著千手觀音,可惜當時沒開放。正殿旁有一出水名泉,
稱為「音羽瀑布」,終年流水不斷,清水寺因此而得名,不過排隊喝泉的人實在太多,免了。
著名的「清水寺舞台」主要特色為建造在突出的山壁之上,完全不用一根釘子,
所有的樑柱採用樸質的原木材質,有些斑斑駁駁,看得見歲月的痕跡,
但是這樣用心保存的古蹟,更顯莊嚴肅穆,特別令人感動﹗正殿的清水舞台,
據說早期是是表演雅樂的地方,站在視野遼闊的舞台上遠眺京都街景,心情特別舒暢。
走出清水寺,遊客川流不息,道路二旁,儘是清水燒陶瓷展示店及各種禮品店、
和果子店,各式各樣小巧精緻的和果子,看起來就是讓人垂涎三尺,
每一家都有試吃,值得細細觀賞品嚐,點一客抹茶點心享受一番,順便歇歇腳。
自己作陶,逛到陶藝店,自然特別駐足。日本家庭特別喜歡在日常生活中
使用陶器和食材搭配,透過精巧的擺飾和配菜來增添視覺上加分的效果,
陶器的使用是象徵著其追求精緻生活的另一面。所以日本九大名窯各有特色,
鼎鼎有名的信樂燒、備前燒都是用柴燒與落灰形成自然特殊的肌理釉色,
屬於粗獷古濁型;九谷燒以圖案絢麗,瓷質細密著稱;京都的陶器稱為「京燒」,
而清水燒則是京燒的代表,有了古都文化的薰陶,即便是手工描繪的花卉蔬果茶具
都顯得雅氣,雖然自己也創作,忍不住還是買下幾只杯子紀念。
哲學之道
京都最有名的散步道就是西田幾多郎教授走出名聲的哲學之道了。
試想西田幾多郎走在櫻花盛開的小道上,櫻花精神是追求純粹的、優雅的、
眩目的美感,時而抬頭觀看花瓣謝落水面,時而靜靜享受美麗景緻,
獨自低頭悟道;有時還與弟子論道談禪,如詩如畫般的風情,觸發他多少的哲學思考﹗
只可惜我們來得早,這條長達一公里多的迷人小路,兩旁的櫻花還是含苞,
尚未開放,偶而枝頭上的鴿子發出咕咕的聲響滑破寂靜。幸好道路兩旁有
許多典雅日式庭園吸引目光,而趣味小商店,更是讓人穿梭其間,流連忘返。
金閣寺
入口進門,穿越綠樹通道,在陽光照射下,金光燦爛的「金閣寺」和倒影在水中,
遠遠望去,亮麗而耀眼。一般造訪的遊客是不能入金閣寺內部,只能隔著鏡湖欣賞。
據說五十多年前曾遭祝融之災,後來重建才還原它的風采。無疑地,提到金閣寺,
一定會讓人聯想到三島由紀夫,這位才華洋溢的作家,以當年火災為背景,
曾經撰寫「金閣寺」一書。敘述一名小和尚只因忌妒金閣寺的美麗而不能自拔,
進而放火燒掉它。我想,和尚為了追求絕美,為了保存絕美,為了不讓絕美的
感覺遭受任何人破壞、挑戰與分享,因而才選擇毀滅吧﹗
「人與生俱有追求美的原動力,而追求解脫就是找到內心真正的美」,
三島由紀夫當他45歲選擇了切腹自殺,心中一定如他書寫的,這麼想著。
寺院後方的「不動明王」神社,裡頭供奉日本弘法大師,據說膜拜這個神像,
可以除去「脖子以上的任何疾病」,難怪熙來人往。
銀閣寺
從正門走到中門是由山茶樹構成的高大樹牆,卻營造出「靜、定」的情緒。
相較於金閣寺的金碧輝煌,我反而欣賞「銀閣寺」所呈現的素雅、
古樸的風格。另一處令人讚嘆的是其中禪意盎然的枯山水及池泉迴遊式庭園造景,
由禪宗思想衍生而出的枯山水,利用白砂、青苔、與石塊的組合,便是所謂的「縮景」了。
這種枯山水想要表達的,並不是單純的庭園之美,而是更深層的哲理與意境,
走在幽雅的銀閣寺中,不知不覺浮動的心都沈澱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