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76602
 紫蓮~NON.NO~慈銀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必須研讀經典.聖書佛學刊物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蒙山施食儀軌&佛咒~NO摘打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談觀世音菩薩的修持方法及其過程
作者: 紫蓮~NON.NO~慈銀 日期: 2010.11.30  天氣:  心情:
@~談觀世音菩薩的修持方法及其過程~釋文晟(錄自慈雲雜誌九四期)~佛弟子non.no摘打

在楞嚴經第六卷(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中,大士曾自述他的修持方法:

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恒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上述經文所提到的就是大士的修持方法.修行不是一樁立竿見影,一蹴可及的事情,所以經文說:(無數恒河沙劫.)如果不是多生多劫累積善根.福慧資糧,修持是很難上路的.因此,修行的人應當心平氣和,只管耕耘,不問收穫,一俟時機因緣成熟,自然水到渠成!

修行是要秉持聖教.接受善知識的教誨的,千萬不可師心自用.盲修瞎練.就以觀世音大士如此善根深厚的修行者來說,也還是要依止觀世音佛這個大善知識的指導的!

其次,若想修行,首要發菩提心!華嚴經云:(不發菩提心,所修諸行,盡為魔所攝持!)這是修行者必須要注意的!既然己經發心,接著便須努力修持.至於修持的方法是否正確,這是需要慎重注意的!

(從聞.思.修入三摩地!)此處的(聞),是指返聞而言,這並不是說教我們去聽取外面的聲音,而是要求行者要念念觀照本來的智慧覺性-此處是指聽覺而言!

(聞)的功夫-是專心注意地聽,而不去理會所聽到的聲音代表什麼含義,只是一昩地聽!

(思)-是指聽的時候,對所聽到的聲音,既不作它是存在的思惟;也不認為它是不存在的.

(修),是說念念如此地聞.思.最後終於達到(動靜一如)-即行也禪.坐也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的境界,也就是經文所說的(入三摩地)的功夫了.

再者,我們要談到從聞.思.修,進入到三摩地之間所經歷的修持過程.其間的行履是這樣的:

經文: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這是說大士在用功修行時,因為一昧注意在(聽)的功夫上,竟把所聞的聲音忘失了!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這是說前面的(入流亡所),只是把聲音忘了,事實上聲音宛然!此處是指(聽)的功夫日漸進步,竟把所聽到的聲音徹底消滅!前面(入流亡所)時,是還有聲音的感覺的.到了此處(所入既寂)時,並不是如同(入流亡所)一般,對聲音的感覺,心不在焉(因為當時只注意在"聽",對於所聽到的聲音,並不去計較它!);而是徹底沒有聲音,把聲音消滅了.其間的過程是先聽不到聲音,後來連(沒有聲音)的靜聲也聽不到了.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修行那有究竟?到了(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再加功用行,反聞的功夫接著進步到能聞.所聞皆空的境界!前面(了然不生)是把聲音(有聲及無聲)消滅的功夫.聲音本來不生,又何必把它消滅呢?到此(聞.所聞盡)時,就是打破(了然不生)的境界(因為(了然不生)本身就是錯誤的思想所致).換句話說,打破(了然不生)的境界,就是到達真正所聞(有聲及無聲)皆盡的功夫!我們知道能聞(耳根)及所聞是分不開的(因為聲音既然沒有,也當然不能承認有一個能聽到聲音的耳朵),因此所聞空了,當然能聞也不存在了.所謂(一根既返元,六根成解脫),耳根和其他五根有什麼差別?聲塵及五塵(色.香.味.觸.法)還不是一樣?因此到此(聞.所聞盡)時,我們更可以進一步理解,(見.所見盡).(嗅.所嗅盡).(嚐.所嚐盡).(覺.所覺盡).(知.所知盡)了.用功至此,就是心經所講的(無眼.耳.鼻.舌.身.意)及(無色.聲.香.味.觸.法)的功夫了.

(盡聞不住,覺所覺空.)其實,(無不離有,有不離無)(因為"有"的因緣散了,當下這個有,就變成無了;雖說是無,但是因緣成熟,這個"無"當下還不是變成有.)你說無中不是不能生出有嗎?對的,但是這是從現象界說的;從本體界而言,有與無還有什麼差別?再說在圓滿的覺性當中,有所謂能聞的根及所聞的塵的存在嗎?前面既然談到有及無,兩者是沒有差別的!我們知道凡夫所處的是"有"的世界,當然二乘(聲聞及緣覺)所居的卻是"無"的國土,既然有.無沒有差別,那麼(無色.聲.香.味.觸.法)不是和(有色.聲.香.味.觸.法)一樣嗎?也因此,(聞.所聞盡)根本不是究竟的功夫!打破(聞.所聞盡)的境界後,頓時達到(所覺)空的階段(因為當下已經沒有能聞及所聞的觀念,當然提到聞.所聞(盡)的思想,根本也是不能成立的!),(所覺)既空,(能覺)當然也不成立了.

(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修持到了(覺.所覺空)的功夫,其實也還是沒有究竟的!

所謂(覺性)-即吾人本有的智慧覺性,在覺性當中,是沒有能覺及所覺這兩種東西的!既然本來沒有能覺及所覺,又怎麼可以成立一個覺.所覺的思想,而論其空呢?換言之,(覺.所覺空)本身還是一種法執.從此更加功用行,終於打破(覺.所覺空)的執著,當下就進入(所空)空(因為己經沒有能覺及所覺皆空的思想的緣故),既然(所空)空,當然(能空)亦空了.!

就在(空.所空滅)的當下,也進入(生.滅既滅,寂滅現前.)的境界了,這又為什麼呢?

因為(生.滅既滅)的(生)是指前面的(動.靜二相).(聞.所聞).(覺.所覺).(空.所空)等(生相)而言;(滅)是指把前面的(生相)滅盡的境界!既然說(空.所空滅),顯然地這還立一個能空及所空的思法,只是強調把它們滅除罷了!然而我們知道在絕對的自性當中,那是無能無所的,還有什麼能空及所空的思想呢?因此到達(空.所空滅)時,充其量只不過是達到(生相)滅盡的功夫,也還是不究竟的!唯有到達(空.所空滅)階段地當下,頓時了知所謂(空.所空滅)也不過是幻相而已!則(空.所空滅)的執著當下打破,也就是(滅相)亦滅的功夫!(知幻即離),(生.滅)既然滅盡,自然不生不滅的(寂滅)境界也就現前了!(錄自慈雲雜誌九四期)[:*] [:%%] [:))]
標籤:
瀏覽次數:116    人氣指數:1516    累積鼓勵:7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必須研讀經典.聖書佛學刊物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蒙山施食儀軌&佛咒~NO摘打
 
給我們一個讚!